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上的地大之声 | 王焰新委员和媒体说了这些事


编者按:不忘初心凝聚复兴伟力,携手前进共商发展大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1日下午、5月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来自地大的全国政协委员王焰新院士,童金南教授,目前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他们纷纷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献言献策,受到媒体关注。今天,我们先看看王焰新委员的有关报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委员

抗击疫情没有旁观者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我内心百感交集。这注定是一次意义非凡、被历史铭记的两会。


今年年初湖北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幸赖全国各地驰援湖北,尤其是大批援鄂医疗队鼎力相助,武汉疫情防控局面得以持续向好。对英勇的医务工作者,我要道一声:“谢谢您,为武汉的百姓拼过命!

 

武汉保卫战期间,我们在校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之初正值寒假,学校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已返乡过节,但是抗疫“集结号”吹响后,他们纷纷赶回武汉;平日里忙于教学科研的教授专家们,纷纷主动请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有许多青年学子,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在自己的家乡,默默奉献。武汉高校师生和校友们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疫情防控开展至今,整个武汉都能看到知识界的担当。

 

1月下旬以来,我除了参加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还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提交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期重点地区医疗废物及医院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的建议》和《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多项建议,均被采纳应用。我们还和中科院、湖北省环科院等组成科研团队,围绕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医疗废水污泥处置及土壤—地下水影响及治理,开展了武汉市新冠肺炎应急技术攻关专项课题研究。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的提案一如既往,均与资源环境和教育问题相关。


我提交了一份题为《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我建议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相关立法,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并开展“全民资源节约行动”,构建资源节约教育和科研体系,更好地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这个学期,武汉各高校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线上进行,我也参与讲授本科生课程。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省“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中,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越是在特殊时期,越是要严肃地思考病毒、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在4月的世界读书日前后,我为居家学习的同学们推荐了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在疫情期间更加要注意学习,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增长自身的本领。

 

原载《光明日报》 2020年5月21日

文:安胜蓝 张锐




 



何以解“忧”,唯有“心”招

 

和所有武汉人民一起经历过人生中最难熬的“冬天”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有了深入的思考,这段特别的经历也让他对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案头研究。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热线的统计数据显示,面对疫情和封城,武汉民众出现了多种心理危机:50%报告有焦虑症状,睡眠障碍30%以上,躯体症状20%以上,恐惧情绪20%以上,抑郁情绪10%以上,强迫症状10%以上……”王焰新用这组数据表明,我国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存在大量的空间,有待社会各界着力探索和推进。比如,干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干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干预渠道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家迅速集结,并利用专业协会迅速推出在线培训,以紧急增加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但专业人员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在线培训难以达到要求。”在王焰新看来,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明显不足,而且其他诸如网络在线咨询、人机对话等方式未能规范化拓展。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体现的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过深入调研,此次上会,他特别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应急心理救援预备队伍机制。“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王焰新坦陈,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短缺、远程干预力量不足,社会心理服务中没有建立起有效连续的输送机制,在响应民众需求时出现一些延迟和不足。作为政府,应在经费、技术、人员培训和设备上加大投入,加大城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更多便捷、高效的心理干预渠道,实现心理干预服务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覆盖,让更多公众能即时接受优质的心理干预服务。

 

原载《人民政协报》2020年5月21日

文:张惠娟



 


 

“找准动力源,明确风向标”

 

“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会议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政协委员集中履职谋策的舞台,更是凝聚共识,集中释放政策信号的重要平台。作为参会委员,我们与全国人民一样兴奋激动。”虽然戴着口罩,但邓文基委员眉眼间难掩激动之情。

 

下午3时,大会宣布开幕后,与会者起立,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接下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让大家再次深深感受到,应对疫情这场“大考”,全国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报告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虽然这次会议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迟了两个多月,但政协的各项工作没有耽误,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邓文基委员看来,这份报告让他加深了对“政协不是协商主体,而是协商平台”这一论断的再认识。

 

“报告文风朴实,思路清晰,数据翔实,凝聚人心,给人正能量。”来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古丽帕丽·阿不都拉委员表示,这几个月来,她听到、看到的故事太多,听完报告后更加因是中国人而自豪,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

 

“报告言简意赅,很好地总结了2019年和今年疫情期间的政协工作。尤其是凝聚共识方面的精辟阐述,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赵进东是一名老委员,今年是他参加全国两会的第13个年头,因此,他的感受更为深刻。赵进东委员表示,他会珍惜参会的机会,认真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是一次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精简版、务实高效的会议。”张金成委员表示,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而是具有中国特色政治优势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会议精简,但不失精准;报告短了,但内容依然丰富。尤其是第三部分,固本强基,更好地将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思考。对协商的功能、内涵系统做了精彩阐述。”戴立益委员表示,凝聚共识,就是将共同的目标作为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致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总之,报告让我更加坚信我们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完全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的挑战。”戴立益委员的感受代表了委员们的心声。

 

原载《人民政协报》 2020年5月22日

文:特邀委员记者 王焰新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源节约法治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突出短板。


因此,建议将“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定化,设立具有基本法地位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法”。在立法时,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反对资源浪费和资源过度开发的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资源节约型社会各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补充完善相关配套立法,并加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同时,在国家统一领导下,采取网格化管理,推行覆盖全民的资源节约行动。例如,设立国家资源节约日,实施绿色快递行动、绿色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行动、节水节电行动、垃圾分类和废物资源化行动等。


此外,还应推行资源节约教育并建立相关研究体系。例如,通过知识传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全程贯穿资源节约教育,强化青少年的节约意识。打造资源节约的高校样板,引导高校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适当调整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供给。加大资源节约领域的科技研发,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5日

文:王焰新








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编者按  今年的全国两会,除了开会时间推迟、会期适当缩短等与往年不一样外,最大的调整是将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对代表委员进行采访。作为黄金行业唯一的中央级媒体,《中国黄金报》今年已是连续第十七年报道全国两会。在采访和报道方式上,我们也有所调整,将更多地利用网络,对相关委员代表进行采访,同时利用报纸版面将其记录呈现。]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黄金报》记者通过网络连线,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采访中,他对于一年多来尤其是今年围绕疫情防控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对于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同时,他对今年递交的有关矿产资源的提案作了介绍。


呼唤资源节约立法


今年全国两会,王焰新递交了一份《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案。


为了准备这份提案,王焰新开展了专题调研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讨。王焰新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这份提案的案由。他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践表明,我国要解决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资源过度开发问题,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能否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何为资源节约?就是全体公民自觉保护资源、坚决反对资源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有效配置资源,严控资源消耗,全面推行废物减量化、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


王焰新坦言,我国近年来消耗资源的种类、数量持续增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源节约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少完善的资源节约法律体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存在固定的位阶,现有《循环经济促进法》尚难以发挥作为基本法的统领作用。同时,我国正值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变革的关键时期,现有《循环经济促进法》难以符合新的时代命题,相关配套立法和地方立法亟待完善。


二是缺少资源节约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未能有效产生治理效能。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资源的巨量消耗与惊人浪费现象并存。与世界50%的回采率相比,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2019年初级形态塑料表观消费量超过1亿吨,塑料制品表观消费量约8000万吨,这些数据背后是大量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和高达生活垃圾清运量约14%的塑料垃圾。


三是缺失完善的资源节约教育体系。我国公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习惯尚未普遍形成。


王焰新从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是及早制定《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法》。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取得的显著治理成效值得借鉴。王焰新建议:一是将《循环经济促进法》修改、提升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法》,使其具有基本法的地位。二是将“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定化,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反对资源浪费和资源过度开发的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资源节约型社会各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等。三是补充完善相关配套立法,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加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


其次是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管理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坚决反对浪费和过度开发资源,迫切要求制定并强力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形成覆盖全面、科学规范、最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再次是实施“全民资源节约行动”。提高全民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是应对我国资源危机的长期策略。“全民资源节约行动”建议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实行网格化管理,覆盖全体公民,包括资源节约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设立国家“资源节约日”,除当日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外,倡议全国居民在晚上固定时段熄灯一个小时;实施“绿色快递行动”“绿色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行动”“节水节电行动”“垃圾分类和废物资源化”行动等。


最后是构建资源节约教育和科研体系。王焰新认为,一是“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阶段全过程贯穿资源节约教育,通过知识传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研学等多种方式,把资源节约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把资源节约教育与自然教育相融合,将中学《地理》课改为《自然》课,组织国内一流学者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在课程中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和法律知识传授与习惯养成;二是打造资源节约的高校样板,引导高校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适当整合、增加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学位点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供给。推动高校对大学生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激励高校开展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三是重点支持资源节约领域的科技研发和科普活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发挥专业优势抗击疫情


王焰新时刻牢记全国政协委员身份,这一年多来,根据全国政协的有关要求,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谈及一年多来的参政议政情况,他说,一年多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不断提升自己。2019年下半年完整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按照全国政协、湖北省政协和上级的要求,参加了一些线上和线下的专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王焰新在校内外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结合本职工作和社会发展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提案的准备、收集和整理。2019年底,他主笔并与十多位两院院士一道,提交《加强地下水水质研究,切实保障供水安全》的院士建议,得到中央领导批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王焰新利用地下水与环境的研究特长,结合多年来的研究,通过湖北省政协向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期重点地区医疗废物及医院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的建议》,得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和武汉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他还和有关专家一起向武汉市政府提交了《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助力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


据王焰新介绍,今年2月15日,武汉市政府委托他的研究团队,启动一项“新冠肺炎应急技术攻关专项”研究。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等单位。王焰新和研究团队成员们围绕“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医疗废水污泥处置及土壤—地下水影响及治理”,目前正在展开研究工作。


战“疫”中地大人有担当


作为校长的王焰新,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参与和见证了校园疫情防控的全过程。1月下旬,疫情蔓延之初,学校党委就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由他和党委书记黄晓玫同志担任双组长,并且第一时间出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王焰新和在校干部职工一起,积极投身武汉战“疫”之中。


王焰新对记者说,在自己工作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里,战疫期间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一是无数干部、专家、学者、职工在校园,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参加防控工作。其中,该校留学生组建的“钢铁侠”志愿服务队,媒体广泛关注;大四学生徐子扬主动请缨,和他的父亲全程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他们被师生人称为抗疫“最美父子”。还有学校医护人员、后勤保卫人员等等群体,默默奉献。那些平时搞地学研究的“先生们”,在志愿服务中抢着干体力活儿。


二是该校新建成不久的未来城校区,承担福建、海南、陕西援鄂医疗的300多名白衣天使的住宿和餐饮保障服务。王焰新说,地大能热心周到服务白衣天使们,并让他们满意,这让自己和全校师生感到光荣和欣慰。另外,该校位于秭归县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主动服务于当地疫情防控,及时帮忙秭归县解决集中医学隔离观察房间和生活物资紧缺难题,体现了大学应有的担当。


三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踊跃参与疫情防控的智力服务之中,地学、环境、计算机等领域的师生,主动发挥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献言献策,受到国家部委、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政府的赞赏和批示。还有一批师生,主动讲好武汉战“疫”故事。任课老师方龙慧子发挥珠宝设计专业特长,在珠宝设计中融入武汉风景、武汉风俗文化元素,设计的系列作品,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焰新对记者说,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注定是一次意义非凡、被历史铭记的两会,这令他百感交集。他说:“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在大考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答卷人。我相信,我们都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原载《中国黄金报》 2020年5月22日

文:马春红




 



 

代表委员讲抗击疫情的武汉故事

送八旬患者去医院地大党员汗湿衣衫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校上下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构筑起了校园防控的坚固防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在第一线。”

 

1月下旬,地大社区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妇先后出现不适症状,家属因交通管控无法返汉,学校离退休干部处处长陈文武和同事们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任务。

 

1月24日,奶奶出现发热症状后,陈文武等人给二老送饭送药,精心照顾;陈文武、张志毅陪奶奶到校外医院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联系到医院床位后,陈文武、胡书林又将老人送到医院住院治疗。

 

爷爷身体出现不适后,陈文武、彭冠军、刘毅等人来到老人家中,接他去校医院做初步检查。大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护送腿脚不便的老人抵达医院后,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注意到老人情绪低落,大家一起劝解,并鼓励他树立信心。

 

陈文武积极联系医院、社区,为老人争取尽快接受核酸检测。在学校保卫处副处长单红峰、校医院院长何晓玲等人共同努力下,2月6日,爷爷被接到校外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并安排住院治疗。

 

地大社区共有1200多名离退休居民,陈文武和同事们进行拉网式排查,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王焰新说:“疫情无情人有情。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原载《长江日报》 2020年5月21日

文:汪文汉







期待今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有更多法治保障


 “疫情期间,无数专家、学者、职工在地大社区一线参加防控工作,学校医护人员、后勤保卫人员等群体也在默默奉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为全体地大人的付出点赞。


王焰新介绍,大年初一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四学生徐子扬主动请缨,和父亲一起奋战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战场上,被全校师生称为“战疫最美父子”。疫情发生后,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对学校给予支持,一批优秀校友也在战疫的各个战场上无怨无悔地奉献,彰显着担当精神。


王焰新联合东风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先旺,向武汉市政府提交了《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助力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


疫情期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线上“世界地球日”主题系列活动,王焰新说,越是在特殊时期,越应该深入思考病毒、自然与人类的命运。


“上下一条心,抗疫一盘棋,我们必将取得胜利。”王焰新在采访中表示,期待今后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有更多法治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领域有更多推进措施。目前,他已准备《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保障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两份提案,带上今年的全国两会。

 

原载《长江日报》 2020年5月19日

文:刘晨玮







微信编辑|雷龚鸣

审核|陈华文 刘妍慧



地大王伟教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1700余名海内外才俊,相约国际青年学者地大“云”论坛
地大学子热议习近平主席回信精神,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美丽中国讲师团”直播预告丨@高三学子,地大谢树成教授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地球科学地大附校初三年级复学的第一天
探索赵鹏大院士的科学思想,地大出版这本书地大留学生参与翻译疫情手册,向世界传播“中国经验”实战演练,地大附属学校备战复学!
雄关漫道!地大地调院服务国家战略20年纪事战“疫”时刻,地大稳妥有序开展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疫情防控不松劲!这些防护常识地大人请收好
加油!地大留学生跨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云”答辩
适逢遐龄 初心不改
初心永葆 韶华不负 | 他们是地大人的骄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